一代宗师 学术巨匠

梁思成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校史馆开幕

12月15日,“一代宗师 学术巨匠——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开幕。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姜胜耀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讲话。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范宝龙,民盟北京市委常委、清华大学主委史琳,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徐燕卿先后致辞。民盟天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辉代表民盟天津市委专职副主任丁梅致辞。清华大学校史编委会副主任韩景阳、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管委会主任刘宗锦共同为展览揭幕。校史馆副馆长卢小兵主持开幕式。

姜胜耀讲话

姜胜耀首先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各位嘉宾于岁末年终繁忙之际抽身莅临表示感谢。姜胜耀表示,梁思成先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创立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并先后创办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成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开创者之一,为我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建筑学科的创立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民盟杰出人物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入党的老科学家之一,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歌的选定,主持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常委。后经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被吸收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和国家一片赤诚衷心。

姜胜耀指出,举办此次专题纪念展览,是为了回顾和缅怀梁思成先生的生平事迹,继承和弘扬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老一辈清华人潜精研思、术业精专的学者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报国情怀,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高尚情操和扶植青年、奖掖后进的育人风范。

姜胜耀强调,当前学校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希望广大师生向梁思成同志学习,发扬清华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创造一流研究成果,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清华力量,推动学校早日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范宝龙作介绍

范宝龙介绍了展览举办的背景和概况。他表示,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每年以重要历史人物的诞辰为契机,通过举办展览、座谈会、研讨会、论坛等不同形式,回顾清华大学的光荣历史、光荣传统和光荣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的“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历程的一个缩影”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发挥清华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旗帜”和“标杆”作用。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使更多师生员工深入了解梁思成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学为人的大师风范,共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史琳、孙辉、徐燕卿发言(从左到右)

徐燕卿代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向清华大学校史馆赠书

史琳结合中日合作设计梁思成铜像的文化交流实例,阐述了梁思成矢志报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怀,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精心教育、为国育才的大师风范对民盟盟员的深刻影响。孙辉代表民盟天津市委专职副主任丁梅在致辞回忆了梁思成在天津的几个重要人生节点,她表示,梁思成先生既是中共党员,也是民盟盟员,此次展览弘扬了梁思成先生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和献身教育的大师风范,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民盟的传统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徐燕卿回顾了梁思成在建筑事业和建筑教育事业的学术成就和卓越贡献,阐述了梁思成先生贯通中西、融汇古今、潜心学术、赤心报国的学者精神和赤子情怀。他还代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向清华大学校史馆赠送了该馆编撰、整理和收集的反映梁启超、梁思成等家风故事的图书。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代表校史馆接受了赠书。

韩景阳、刘宗锦为展览揭幕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清华大学档案馆、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及民盟天津市委员会联合主办。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今年参与主办了三个系列展览:一个是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筑学院共同承办的“栋梁——纪念梁思成诞生120周年文献展”,档案馆、校史馆提供了几十件重要展品;第二个是与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民盟天津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营国之匠 栋梁之才──民盟先贤梁思成先生诞辰双甲子纪念展”,其中绝大多数实物展品由清华大学档案馆提供;这次在清华大学校史馆开幕的“一代宗师 学术巨匠——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是第三个,其特点是通过校史研究和丰富的档案馆藏,展示梁思成一生的不平凡经历、杰出成就与贡献。 

姜胜耀、韩景阳观看展览

展览由20块图文展板和14个实物展柜组成,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珍贵档案,反映了梁思成的家学渊源、求学经历,探寻考察古建筑文物的过程和卓越成就。特别是反映了抗战时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贫病交加中与祖国共患难、坚持研究的可贵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以极大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政治上追求进步,为首都城市规划发展建言献策,为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奔走呼吁的不平凡人生。展览中还选取了梁启超家书及梁思成论“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等5段论述,深刻、翔实地阐释了梁思成的家学渊源及其建筑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

展柜展示了30件实物展品,其中有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考查曲阜孔庙孔林古建筑的测绘手稿,抗战时期带领营造学社撰写的《川康古建筑调查录》,1944年编写的《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油印本讲义,1945年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设立建筑系的信,1951年撰写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手稿,1954年任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工作笔记,还有1956年请周恩来总理转呈毛泽东主席要求入党的申请,以及连任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证书等,多件实物史料为首次与观众见面。

梁思成亲属观看展览

梁思成先生的亲属代表、清华大学校史编委会委员和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展览在校史馆展出后,还将到清华大学各院系馆巡展。

合影留念

 

相关链接:

梁思成(1901—1972),祖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192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任系主任,此后一直在清华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曾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学术和社会职务。作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与历史文物保护、城市规划、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文/覃霞 刘惠莉

摄影/常志东 薛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