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举行第十九次业务学习交流会

    7月5日下午,校史馆举行第十九次业务学习交流会,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唐少杰作题为“党史—国史——中共党史与中国历史的互动之刍议”的报告。

    唐少杰教授从大历史观出发,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划分为发生、形成、成熟、执政、难关、转型6个阶段,以党史和国史为切入点,从党史看国史、从国史看党史,以饱满的热情,生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娴熟详细的史料剖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和成熟的历史片段,加深了与会者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引发思考,增加了把握学校历史的维度。

    学习交流会由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主持。校史馆、档案馆部分老师参加。

(文/王向田)

 

    唐少杰  1976年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当农民;1978年2月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77级本科,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毕业后进入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同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82级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任教。2002年8曰—2003年7月,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0年8月—12月,为瑞典隆德大学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研究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大革命”群众问题。

    2002年初,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已发表专著三部:《哲学中革命变革的实现》(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实践的哲学和哲学的实践》(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叶知秋—清华大学1968年“百日大武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加译著五部:《文化和价值》(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形而上学的恐怖》(三联书店,1999年)、《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年)、《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一卷(合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毛泽东最后的革命》(香港星客尔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简体字版;台湾左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繁体字版)。参加合写的著作约有五部。发表论文约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