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举行第十四次业务学习交流会

    11月21日上午,校史馆举行第十四次业务学习交流会,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白欣副教授作题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57-1962)”的讲座。

    白欣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科学发展以及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都急需大量的科技工作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科技人才和高层次学术人才,我国举办了一些列进修班和学术研讨班。从力学学科来说,20世纪上半叶,我国既没有培养力学人才的专业和科系,更没有专门的力学研究机构。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事力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仍然很少。

    对于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国家需要有新的工厂、建筑、工业化产品、火箭、卫星、原子弹、氢弹等的设计与研制,这些都提出大量的与力学相关的研究课题。

    这也要求力学教育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培养出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力学专门人才。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面规划,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高等院校理应肩负起培养高层次力学专门人才的重任。

    1952年,北京大学成立数学力学系,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力学专业学生。但无论从毕业生人数还是专业特长上来看,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都难以满足当时工业、经济发展对力学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培养出具有工程理论背景且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工程类力学人才,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1956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应运而生。

    第一届力学研究班的教师主要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提供,力学研究班汇集了当时我国多位著名力学家亲自任教。

    1957年2月,首届力学班正式开班,学员共计127人,其中教师班48人、技术员班23人、学生班56人。后两届力学研究班班级划分与首届力学研究班不同,不再按照学员来源划分,而是按照专业划分,即每届分为两个班级:流体力学班和固体力学班。

    截止到1960年,我国许多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力学专业、科系,如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我国对力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至此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完成其历史使命,不再继续创办。

    白欣指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在中国现代力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工程力学研究班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早期的工程力学骨干人才,是中国现代力学史上,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重要案例。其次,工程力学研究班为中国现代力学教育培养重要的师资队伍。再次,工程力学研究班培养人才质量非常高,许多学员在日后都取得重要的成绩。第四,对今后的力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讲座由校史馆副馆长、校史研究室副主任金富军主持。校史馆、档案馆、校友总会、政策研究室部分老师及校史馆学生志愿者讲解队队员参加了讲座,并与白欣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