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举行第九次业务学习交流会

    11月15日上午,校史馆举行第九次业务学习交流会,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双聘教授刘桂生先生做了关于“清华何时开始办大学”等有关校史问题的讲座。

    刘桂生先生是我校最早一批从事清华校史、党史研究的专家,1959年校史编辑委员会成立后,即开始进入校史编写组从事校史编研工作。虽然后来离开了校史研究领域,专门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但他对清华校史的深厚感情始终没变,一直在关注着校内外对清华校史的认识和研究动态。

    讲座一开始,刘桂生先生强调作为清华人,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家底认识清楚。对清华早期的历史,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即清华是一个双头鹰的历史,一头对着美国,一头对着中国,清华不是美国的清华,也不仅仅是中国的清华,它们之间有着种种内在的联系。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这个认识,例如,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庚子赔款的历史,过分强调梁诚的作用;很多人仍认为清华学校只是一所中学程度的学校、清华办大学是从1925年开始等等。

    接下来,刘桂生先生重点讲了“清华何时开始办大学”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上、包括清华人当中很多人仍然认为清华办大学始于1925年的错误认识,刘先生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的性质,1921年开始设立大学一年级,师资水平,学生教材和所修课程、学生学业水平,与美国大学衔接情况,以及美国大学的学制变迁等角度,说明了清华学校在1925年成立大学部之前,已经有了5年办大学的经验。

    之后,刘先生还结合自己上世纪60年代从事清华校史、党史研究的经历,讲述了文献资料搜集的重要意义。他还提醒大家在历史研究中注意区分历史的两个意义,一为某某的历史,一为历史上的某某;研究某某的历史,是为了说明某某在历史上的意义。前者是历史研究的手段,而后者才是历史研究的目的。

    校史馆馆长、校史研究室主任、档案馆馆长范宝龙主持了讲座。校史馆、档案馆、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