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14届学术年会在天津举行。清华大学校史馆范宝龙、金富军、李珍等参加会议,清华大学两项成果在年会上获奖。
此次大会以“双一流背景下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历史考察”“互联网+时代的校史工作与研究”为双主题,来自国内73所高校的180多位校史研究者出席会议。在20日举行的主论坛上,校史馆副馆长、校史研究室副主任金富军做了《政治与教育的双重变奏──1928-1929年清华大学“国立化”再研究》的专题报告,以清华大学为案例,从教育与政治、地方与中央、中国与美国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民国时期大学国立化过程及其深层次原因。21日分论坛上,校史馆研究人员李珍以《抗战前清华大学工程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历史影响》为题作研究报告,对清华早期工程学科的演进历程、教学模式、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在国内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等进行了阐述。
年会开幕式上,颁发了中国高教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五届优秀研究成果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3项,共34项。清华大学2项成果荣获奖励,其中王孙禺、李珍、赵伟编著《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获一等奖,顾良飞、李珍主编《君子──清华名师谈育人》获二等奖。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大学校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书首发仪式。该书汇集了两年前召开的主题为“回顾与前瞻:中国大学校史研究三十年”的校史研究分会第13次年会交流论文,也是校史研究分会首次将学术年会论文集公开出版。李珍的《施家炀工程教育思想与实践浅析》、金富军的《1909-1949年清华大学留学生派遣政策考察》被收入该书。
出席本次年会的各校代表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围绕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历史考察,中国现代大学学科的历史变迁,校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经验,“互联网+”时代与校史文化传播,校史人物及专题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国内校史研究同仁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很好地推动了校史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提交的优秀校史研究成果也为国内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