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应党中央邀请来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纪念活动的张甲洲烈士之女张雅琴老人,在老人的二儿子仇迪、堂弟张君山等家属陪同下,专程来到清华,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史馆和“清华英烈”纪念碑。
前一天,年逾九旬的张雅琴老人刚刚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盛大阅兵仪式。她坐在“抗战老兵方队”的第13辆车上,一袭红妆满头银发,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张甲洲烈士的长女,张雅琴与父亲的最后一别,还在童年。得知父亲牺牲时,她已经32岁,之后的日日夜夜便沉浸在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中,经常泪透枕巾。为父亲,她流了一辈子的眼泪。
4日上午10时许,张雅琴老人在返回家乡前,专程冒雨来到父亲曾经学习和革命的清华园,心情十分激动。
在清华英烈纪念碑前,张雅琴向刻有父亲名字的纪念碑三鞠躬,勾起了对父亲深切的思念。老人颤抖地念叨着“我的亲爹呀”,眼泪夺眶而出。

张雅琴老人回忆说:“我8岁,我爹说去革命,本来就很少见到他,这次走了就再也没见着。临走我爹跟我妈说,你带着孩子改嫁吧,可能回不来了,家也得散了。我爹走了以后,家被骑马的一伙人抄了,我和我妈颠沛流离,相依为命,隐姓埋名,不敢说姓张、叫啥。我妈跟我说,你可别恨你爹,你爹说没有国哪有家!”老人说,“我爹心细、孝顺,因为很少回家,给我奶奶包饺子都亲自包,包的小饺子可像样了,不让我妈伸手……”
在校史馆,张雅琴老人一行参观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史展览和刚刚展出的“抗战烽火中的清华”专题展览。在反映张甲洲烈士事迹的展板、张甲洲烈士证复制件及清华英烈墙前,老人一行驻足细看,拍照留念。

参观之后,张雅琴老人说:“看完,心里的疙瘩就都解了,国家和人民都记着你呢!”
来清华前,张甲洲烈士亲属还参观了北京大学校园和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张甲洲 黑龙江巴彦人。中共党员。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曾先后担任中共西郊区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代理北平市委书记。“九一八”后,赴东北抗日,在家乡巴彦县组织抗日游击队,任总指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1933年化名张进思到下江开辟敌占区秘密工作。1937年8月28日,奉党组织命令撤离富锦去抗日部队,途中和敌人遭遇,不幸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