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时,称赞7位科学家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这7位科学家中,有4位是清华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专门论述了如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强调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论述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时,习近平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其中,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南仁东,都分别在清华学习工作。
钱学森(1911-2009),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在学校专门安排的四位导师指导下,进行出国前的学习及实习。1935年赴美,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1957至1959年参与创办清华大学与中科院合办的力学研究班,任首届主任并讲授课程。受周恩来、聂荣臻委托,他领导创建我国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1991年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的钱学森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志愿书
钱三强(1913-1992),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至1936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1937年赴法留学,获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49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1950年后,调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后任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作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领导创建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组织开展氢弹预研,促成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氢弹。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的1948年钱三强就归国服务和开展原子核研究致梅贻琦校长函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8年赴美留学,仅用一年多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为我国核理论研究作了开拓性工作,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和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从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成功,均作出重要贡献。1979年一次爆炸失败后,为找到真正原因,他一个人走进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受到严重辐射伤害。曾任二机部九院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父亲是著名美学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邓以蛰。图为邓以蛰、王淑蠲夫妇(前排)与长女邓仲先(后中)、次女邓茂先(后左)、长子邓稼先(后右)合影。
南仁东(1945-2017)。1963至196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后在中科院深造获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他潜心天文研究,1994年提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并作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关键作用。2018年,作为“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被授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南仁东在清华就读期间留影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南仁东等,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也是清华人的杰出代表。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