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译诗赠叶嘉莹

韦承金

  10月1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学界及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为这位人瑞祝寿。笔者与杨先生虽仅有过遥遥一面之缘,却由此逐渐了解到杨先生还有着不俗的文学修养。杨先生喜古典诗词,而与南开结缘、与叶嘉莹先生相识,让更多人知晓了他的这个“偏嗜”。

  杨振宁当年在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读书时,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学生。陈先生也喜欢古典诗词,两人从那时起便建立起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上世纪80年代,杨先生应陈先生之邀在南开大学数学所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室之后,便时常造访南开。由于杨先生雅好诗文,因而他与同在南开任教的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亦常有往来。基于这般渊源,那些年,几位大师在南开园中时有雅聚,我等南开学子便因“近水楼台”而有幸目染耳濡。

  2004年10月21日,“庆祝叶嘉莹教授八十华诞暨词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举办,前来参加会议的除了古典文学界名家罗宗强、王水照等先生之外,更有陈省身先生、杨振宁先生等来自其他领域的大师名家出席。笔者当时作为一名学生观众,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见到杨振宁先生。

  这次名家云集的词学研讨会,现场气氛融洽热烈。开幕式上,来宾们纷纷致辞以向叶先生祝寿,贺礼皆风雅且各具心意。数学大师陈省身自书诗“锦瑟无端八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归去来兮陶亮赋,西风帘卷清照词。千年锦绣萃一身,月旦传承识无伦。世事扰攘无宁日,人际关系汉学深”以贺,红学家冯其庸作梅花图以贺,画家范曾作班昭续固图以贺……而时年82岁的杨振宁先生则是将陆游的两句诗翻译成英文赠与叶先生。

  “叶教授跟我都是80岁了,到年纪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两句陆游的诗,我想叶教授看了这首诗一定会跟我有同感。”杨先生先将陆游诗句“形骸已与流年老,诗句犹争造物功”以中文朗诵一遍,又以其英文翻译诗句“My body creaks under the weight of passing years, My poems aim still to rival the perfections of nature”朗诵一遍献给叶先生。其朗诵语调朴实又富有动人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杨先生英文口语流畅自如,没有模仿美式发音的那种刻意,而他的英译诗句以直译与意译结合,严谨贴切又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叶先生听罢颔首微笑,杨先生对于这两句诗的理解和翻译似乎让她十分赞赏。

  杨先生在致辞中还谈到了自己关注、阅读叶先生的著作,以及与叶先生结识的经历。他最初是在美国读到叶先生的诗文。直到1991年访问南开时,杨先生经人引见拜访了叶先生。两位大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转年杨振宁又特意在南开大学听了叶先生的诗词讲座,觉得“演讲非常之精彩,因为叶教授对于中国的诗词有深入的研究、深入的了解、深入的见解,而她又非常会讲”。从那以后,杨先生便更多地关注叶先生的工作、阅读叶先生的著作。而最近读的一本,是叶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学的讲演集,杨先生认为“每一章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比如有一章讲杜甫的……对于每首诗的背景、还有诗里的一些含义,经叶教授一解释,我才知远比我的认识深得多”。

  杨先生也曾以自己的著作相赠,叶先生读后感触颇深。她曾问过杨先生:科学定律的不变中之变数,是不是有时候也像诗词格律的拗律与变化一样,有相通之处?叶先生曾写过几首诗赠给杨振宁,其中一首七言绝句中这样写道:“谁言文理殊途异,才悟能明此意通。惠我佳编时展读,博闻卓识见高风。”

  笔者以为,卓越的科学大师往往与卓越的诗人、哲学家一样,身上有一种追求真理的赤子之怀、终极关怀的深切之情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不倦之心。当学问研究登峰造极,科学与人文是殊途同归的。叶先生的诗句“谁言文理殊途异,才悟能明此意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原文刊载于《今晚报》2022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