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档案馆藏陈寅恪留学美国入境资料(续)

韦季刚

笔者于2020年5月在清华校史网上发表过陈寅恪先生1919年入境美国的文章,之后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故续录于此。

一、1919年续

上文引用的档案,是美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简称NARA)所收藏的美国移民局华人入境档案,这些档案保存在微缩胶卷上。进入互联网时代后,NARA在一些合作单位的赞助下,将微缩胶卷图片制成电子版放到网上。  Familysearch.org(下称FS),就是NARA的合作单位之一,它的网上也有入境档案,其中有轮船公司向移民局提交的全体乘客名单,可以与移民局华人入境档案互相补充。但是FS上,用陈寅恪名字搜索,没有结果,好在已经知道了陈先生的入境地点和日期,FS网上涵盖这个时间段的,是旧金山入境轮船公司乘客名单档案系列“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Passenger Lists, 1893-1953”中的这个文档:“115 - Dec 26, 1918 - Feb 9, 1919”,p292上有陈寅恪的记录,内容经打字写成,姓名拼写正是Tschen Yin Koh,两个“n”,毫无悬念。

陈寅恪1919p292 小

P292

放大姓名部分:陈寅恪是该页上第11名

陈寅恪条的信息,年龄:28岁6个月,男,未婚,类别似乎先填的是“政府官员(govt official)”,然后被划去,填了“学生”,最近的永久居住地:上海,国内亲友:San Li Tschen Changsha China--这是陈三立老先生,陈先生父亲,地址是中国长沙。p293是p292的继续页,每条记录从p292延续到p293,下面是p293图。

陈寅恪1919p293

P293

p293上的栏目,有否去目的地的票:没有(no);这次旅费谁支付:自己(self);随身是否有50美元:有;之前来过美国否:没有;如访问亲友,他们姓名地址:先写了些文字,后划去,依稀可见是“David Yule Harvard...."字样,David Yule是俞大维,陈俞两家为世交加姻亲,此时俞大维已在哈佛大学了。然后改写“Columbia NY City”--哥伦比亚,纽约市,这显然指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上文的猜测是正确的,陈先生最初是要去哥伦比亚大学。身高:5呎5吋半,1米67的样子,肤色:黄(sallow),眼睛颜色:黑(black),痣认:右耳前方有肉痣(flesh mole front rt ear),右眼外眼角有痣(mole outer corner rt eye),出生地:中国南昌。

上文介绍过,此次航行的邮船是春洋丸号(Shinyo Maru)。春洋丸号船长是H. Nagano,Nagano可以是长野,船上有一位外科医生(surgeon),叫S. Kanai,Kanai似乎是金井。每份乘客名单,都必须附有船长和船医的誓言,保证名单上信息的真实性并签字,所以有了他们的名字。

二、1946年美国入境档案

网上有陈先生女儿们写的《我们的父亲陈寅恪》,里面提到1946年陈先生从英国回国,途经美国纽约,准备治疗眼疾,可是美国专家看了陈先生的英国病历后认为,如果英国专家治不好,我们也无能为力,陈先生很失望,于是没有下船。该船名是Priam,1946年4月16日停靠纽约港。有了地点日期,还有船名,就好找了。1940年代后期,NARA网上的入境档案就比较少了,还是到FS上找轮船公司的乘客名单。找到这个文档:“7089 - vol 15273-15274, Apr 15, 1946”,是纽约入境轮船公司乘客名单档案系列“New York Passenger and Crew Lists, 1909, 1925-1957 ”中的一个,写着1946年4月15日,里面包括4月16日的。该文档还有文档所含轮船的名单,放在文档的开头,和p704(因为这一个文档含有2个原微缩胶卷,这些船的名单列在各微缩胶卷的开头)。P704上,有邮轮Priam的名字。

800页开始是Priam邮轮的记录,翻到p813

IMG_256

P813

第20名CHEN YIN-KE,即陈寅恪,英文拼写与1919年不一样了,“陈”采用了最普遍的拼法Chen。年龄56岁,已婚。职业栏填Professor,教授;出生地Kiangsi江西;后面Trans,应该是Transit缩写,意思是过境;接下来Mar 27,46指签证日期,这应该是在英国办的。这条船是从英国哥拉斯格(Glasgow)出发的。该页上几乎每名乘客记录的开头都盖有一个“Seaman reship”的图章,可能是到纽约后,船上的海员换了。

P816,实际上是p813的继续页,每条记录从p813一直延续到p816。

IMG_257

P816

p816上,没有太多信息,联系人一栏,陈先生填的是None,即“无”,然后最后目的地填了上海,旅费由谁支付填的是自己(self),身高:5呎5,1米65左右,最后是痣认栏(Marks of Identification),陈先生填的是“Blind”,眼盲,此时陈先生已经基本全盲了。

Priam号邮轮的船长叫Leslie W. Kersley,船医叫George P. Burr。

《我们的父亲陈寅恪》一文还提到,“父亲所乘的轮船经美国西海岸,横渡太平洋,于5月末抵达上海。”陈先生乘作的Priam邮轮,曾在西海岸的旧金山港停留,于是也留下了记录。还是上面用过的那个轮船公司旧金山乘客名单系列,其中涵盖1946年4、5月份的文档是,“383 - Apr 18 - Jun 24, 1946”,它包括了Priam号邮轮的记录,文档开头,没有象纽约的文档那样有轮船的名单。陈寅恪的记录在p560上(以及该页的继续页p559上--该文档里图片排列是反时间顺序的),

陈寅恪1946SFp560

P560

陈寅恪1946SFp559

P559

该船途经纽约(via New York),于1946年5月11日抵达旧金山港。4月16日到纽约,5月11日到旧金山,中间经过25天。在上面纽约的档案中,p813到p816中间隔了2页,这2页是上有海关移民部门之间的便条,其中有一个条子写有:“Vessel destined Far East and will be in port four days to week”,大意是该船要去远东,会在本港停留4天到一个星期,说明25天并非全在航行中。陈寅恪名字英文拼写与前同,Chen Yin Ke,年龄记为55岁9个月,职业是教授,伦敦的签证日期是1946年3月22日,旅费由谁支付一栏填了中国政府(纽约记录中写的是自己支付),其它信息同上。联悉人一栏填了:Mr. J. Lindet 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London, 中国驻伦敦总领事馆,但是 J. Lindet这个名字看着不象中国人的姓名,况且中国1946年已经在伦敦有大使馆了,之外还有一个总领馆?

P559右页边上有一条手写的备注:该页上30名乘客都被批准了10天的中转停留时间(“admitted for 10 days in transit”)。P560最下方有移民官(Immigration inspector)E. J. Sims手写的注:“Note:5/14/46,all passengers listed above departed with the vessel this date.” 所有乘客都在当日(1946年5月14日),随船离开了。所以,陈寅恪先生离开旧金山的日期应该是1946年5月14日,这也是他此行离开美国的日期。

本文图片,来自Familysearch.org,并经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