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我所经历的附设中学

陈书祥

我是1957年7月从附小保送上附设中学,1960年7月毕业又被保送上附属中学,经历了附设中学孔祥瑛、韩家鳌两位校长,耳闻目睹了他俩带领师生形成的优良校风

一位哲人说得好:你的目标确定了,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附设中学办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初中校,离不开党的阳光雨露,更是党的红色基因铸就了附设中学“朴实、简约”的校风,使我终身难忘,突出表现在“六大”亮点上,并形成制度代代相传。

一、课外小组活动制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校长不仅坚持因材施教,还非常鼓励个性化发展。下午两节课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全面开展,每个小组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如航模小组、化学小组、生物小组、物理小组、还有大学派遣的辅导员带队到清华、北大的实验室参观或观摩实验,有时还约访清华、北大的大师、专家并与他们座谈,既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提升了使命感。

赵晓东老师的体育技巧小组,吴承露老师的美术小组,王玉田老师的音乐唱歌小组,尤其受到同学们的喜爱,音乐教室琴声瑟瑟、歌声飞扬,只有400多人的学校,竟有一个百多人合唱团,不仅把歌声唱到了京城的许多学校,而且还登上了中山公园音乐堂,誉满京城。美术教室有端在画板前凝神静思的、也有胸有成竹在画板上作画的,更有吴承露老师站学生的画板前口传亲授的......操场上又是一番别具一格的景象,一片龙腾虎跃,有跑的、有跳的、有踢足球的、有打篮球的、有打乒乓球的,哨声加油声声声入耳,有一届的男子篮球队在大学曹葆元老师的指导下,竟然赢了大学女子篮球队。主要有57级组成的冰球队,还取得了北京市中学生冰球比赛冠军,附设中学仅是个初中校呀!

更难能可贵的是,附设中学的校外小组活动持之以恒,雷打不动,常胜不衰,内容和形式总在不断创新的完善,呈现一派生动活泼的喜人画面。

二、辅导员制度

附设中学继承了成志学校的辅导员制度,邢家鲤老师学生时代就做过成志学校的辅导员,辅导由大学团委选派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每个班里一男一女,他们不仅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辅导学习,更积极认真的组织开展各种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例如我所在的初574班辅导员,于世道、汪婉两位辅导员,跟我们三年,一般每周来两次,从学生区步行到附中。至今我们同学聚会时仍会有时作为话题,想到他俩还会倍感亲切,就是在这位两位辅导员的带领下,1958年暑假,我们班50多人到香山夏令营,我们自借两顶帐篷,自带背包和日常的洗漱用品,自带粮、油、酱、醋,还借来大小不一的各种餐具,步行至香山一座有水源的半山腰安营扎寨了。每天除了自己烧水做饭外,夜间还要特意安排“站岗放哨”,白天的活动可丰富了,唱歌、跳舞、爬山比赛,捉特务,丢手帕、演讲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等。尤其是主题“我的理想”更是每天的主要演讲内容。夏令营共10天,不仅塑造了同学们的品行,还极大的融洽了师生关系,提炼了我们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更培养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辅导员制度是附设中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探索,不仅充分利用了大学的优质资源,还被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相当于在班主任队伍中又增加了一支更接地气的育人队伍。

三、参加生产劳动制度

这一制度是附设中学的创举,创举在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并长期坚持着。1957年入学这一届,特别是在1958年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更是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每周每班安排半天或一天在南墙外,海淀生产队专门规划我们的菜地劳动,这块地原来是生产队的庄稼地,地势高低不平,地面还有许多坟头,西边是一条长约300米,宽约50米,深有5米的大沟,同学们在生产队长的指导下,只凭一双手,一副肩膀,一锹一铲、一担一筐的平整出来,不仅大大的扩大了面积,而且变成了可以用水浇的菜地,种的蔬菜随季节的不同,菜的品种可多了,有西红柿、黄瓜、豆角、洋白菜、萝卜、西葫芦。进入二伏后又种上一水的大白菜,二三十亩的菜地生产队只派两位农民做指导,其他的一切田间活动全部由附设中学同学生们完成。

这项制度安排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又实实在在的加深了同学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对全面塑造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大师们的演讲报告制度

附设中学充分利用清华、北大大师云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几乎每学期都要讲一两位大师,如马约翰、华罗庚、钱伟长、王力、梁思成、侯仁之给师生们做演讲或报告,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欢欣鼓舞,不仅想一睹大师们的风采,更爱听他们幽默风趣的演讲。大师们的演讲不仅普及了知识,更深刻的意义是一场现身说法的励志教育。尤其是马老的演讲,偌大的大礼堂从来不用麦克风,但声音依然宏亮,还在台上又比划又做动作,活动敏捷自如,引得笑声、掌声连绵不断。“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马老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侯仁之的演讲把北京城简直讲活了,大到北京市的历史沿革,小至北京城的胡同小巷,某一院落都清清楚楚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既深入浅出又启迪心智,听大师们的演讲真的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习,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大师们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大师门的风貌特别慈祥!可敬!可亲!可爱!至今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五、课外补课小组制度

附设中学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别很大,特别是工人和附近农民的子弟家务劳动又重又多,兄弟姐妹也多,自然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些,虽学习很刻苦,但仍有差距甚至有时交不上作业,附设中学掌握这一情况后,立即决定成立补课小组,想法只有一个:绝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补课分两个班,一个班是老师口传亲授,另一个班有老师专门辅导,学生当自习用。

补课班全部是义务的,不收一分钱。有时老师还有意把学生结成对子,指定学习较好的同学一对一的领着学。

这种制度真的是雪中送炭,老师真帮,学生真学,既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密切了同学关系。还受到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六、减免学杂费制度

培根说:同情是一种道德中最高的美德。这项制度的开始完全是出于附设中学的细致观察和浓厚的的情感,附设中学成立之初孔校长发现开学后总有少数同学学习情绪不高,整天笑容很少,一放学就早早回家了。经了解才知道他们正在为家里交不起学费而发愁。于是孔校长专门召开班主任会,她说:我们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接受教育是他们的权利!开始还要求学生家长从单位开出证明来,后来干脆在班主任的汇报后,由孔校长亲自签批:同意。韩校长延续了这种做法,不仅当时解除了学生和家长的烦恼,更使学生们受益一辈子。

我就是自己找的孔校长并由孔校长亲自签字,顺利完成了附设中学的学业,以后进入高中又在减免学杂费的同时,还享受着助学金的情况下,完成了高中的学业,附设中学给予我的爱是任何文字都难以表达出来的!

这项制度的安排如果仅仅说成是急人所急,是远远不够的,而是一个改变学生命运和前途的阳光工程。

附设中学在孔、韩两位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这样一个集体,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一心一意,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同学们积极热情,附设中学总显示出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

传承优良传统是一场接力赛,附设中学是继成志学校之后附属中学的前一棒,是承前启后的一棒,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棒在孔、韩两位校长的带领下跑出了一个好成绩,相信红色基因必将代代相传!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献给为附设中学的发展付出心血的老师们!

献给不断发展、创新的附属中学!

 

于清华园 

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