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在清华大学开幕

    11月23日上午,“诗人 学者 斗士——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主楼大厅举行。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人文学院及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副校长、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彭刚,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校党委原书记、校史编委会副主任方惠坚,以及闻一多先生亲属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闻一多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国学习美术,并致力于诗歌、戏剧艺术的研究与实践。1925年回国,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1932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并多年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学校迁往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4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 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著名学者,还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斗士,是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闻一多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用诗歌抒发对祖国人民的深情与热爱、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抗议;为了民主正义事业,他毅然追随时代的洪流前进,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

范宝龙致辞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范宝龙代表主办单位介绍了此次展览的背景和基本情况。他表示,在闻一多先生诞辰 120 周年之际举办这个专题纪念展,旨在通过生动、珍贵的档案史料,展示闻一多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和杰出的成就,以及他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闻一多先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追求真理、实现国家富强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和严谨开阔的学术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是清华宝贵的精神财富。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三馆联合办展的形式,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结合的实践范例。范宝龙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缅怀和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追求,激励清华师生弘扬清华精神,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育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黄德宽致辞

    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黄德宽在致辞中表示,闻一多是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郭沫若先生对闻一多的研究工作有这样的评价:“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今年也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闻一多先生也是古文字研究的大家,相信他对我们今天的甲骨文发现一定会非常欣慰。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敏锐性与深厚的学术功底,是学术研究的光辉典范。相信清华学者作为后来者,将沿着闻一多先生的学术足迹,谱写好清华文科发展的新篇章。

方惠坚与闻一多先生的长孙女高晓红女士共同为展览揭幕

    本次展览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在诗歌、美术、戏剧、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与学术贡献,以及他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为中国民主事业奋斗献身的爱国情怀和感人事迹。展览分为“望天湖畔好学少年”“清华十年——学业与思想的全面成长”“留学美国——在美术、诗歌、戏剧中徜徉”“求索——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回归清华——向内发展”“西南联大——从学者到民主斗士”“永远的怀念”七个部分,共展出110余幅历史图片。

实物展柜

与会人员参观展览实物  薛建团 摄

    在实物展柜中,展示了清华大学档案馆及闻一多先生亲属珍藏的闻一多代理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聘函、申请休假研究计划书、填报的教职员调查表、经济状况及研究著作调查表等,还有闻一多致顾毓琇的信,曾经使用过的砚台、墨、毛笔、刻刀、遇害时的血土等。

图书馆北馆专题书架 (图书馆供图)

    展览分两个展场。除主楼大厅展场外,还在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一层举办《红烛——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展出闻一多学生时代、诗歌创作、艺术创作、爱国事迹等七个方面的图片与图书资料;同时还推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专题书架,展出闻一多先生的著作以及研究和纪念闻一多先生相关图书100余种。

    清华大学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和师生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闻一多研究专家和学者代表,以及西南联大老校友的子女和亲属代表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是清华大学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将首先在主楼大厅展出一周,然后在图书馆巡展。开幕式后,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

编辑:李晨晖  摄影:李派